查看原文
其他

痛苦无法避免,该怎么做?

色拉寺 2022-05-08




不论外在的环境是什么,在内心深处,我们总是拥有慈心、悲心和内在宁静的潜能。我们应该尝试去认清和体验这总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潜能。


生起菩提心(Bodhicitta),乃是慈悲的核心、生命的核心,以及佛教修道的核心。而菩提心即是为了能够让其他人从痛苦中解脱,而想要获致证悟的利他愿望。


当痛苦无法避免的时候,这么做是明智的:把痛苦当做一辆转化的车乘,让我们敞开心胸,怀着慈悲对待那些和我们一样受苦,甚至比我们更苦的人。修持悲心是让我们处理痛苦最强而有力的方式之一。藉由悲心,我们掌控自己的痛苦,并且如此思维:“除了我之外,其他人也受到类似艰难困苦的折磨,有时候远比我们所受的痛苦更甚。我多么希望他们也能够远离痛苦。”这么做之后,我们不再感到自己的痛苦是一种沉重的堕落。我们心中充满了无我,不再问这个尖酸的问题:“为什么是我?”


但是,当我们极力避免自己的痛苦时,我们为什么应该承担他人的痛苦?我们这么做,不是毫无意义的增加自己的负担吗?佛教教法说,我们不是在增加自己的负担。当我们只顾自己的时候,我们是脆弱的,容易受到迷惑、软弱和焦虑的折磨。但是当我们对其他人的痛苦生起强烈的同情感时,我们的软弱就被勇气取代,抑郁被爱取代,狭窄封闭则被取代为对周遭所有人的坦诚开放。我们的慈悲愈来愈增长,使我们欣然去舒缓他人的痛苦,同时不再那么看重自己的痛苦。


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我们必须先对一切众生生起强烈温暖和慈悲的感受。这种感受随时都能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生起。此外,这种态度大幅增加我们为了他人福祉而努力的热忱与意愿。我们也将能够超越个人的痛苦,达到个人的痛苦是微小而察觉不到的境界。


无私的爱是人性的最高展现;这个人性并非受到自我的摧残,障蔽和扭曲。无私的爱开启一扇内在的门,使妄自尊大和恐惧失去效用。它让我们欢喜的布施,感恩和领受。


爱的相反,也就是仇恨,是最具毁灭性的心态。一旦仇恨占了上风,我们就不再是自己的主人,也无法思及慈悲。我们盲目的跟从具毁灭性的串习。仇恨总是始于一个简单的念头。正是在这个时刻,我们要运用这些教法所解释的技巧来驱除负面情绪。简而言之,思量他人犯罪的负面结果,应该增长我们对一切众生的无量慈心与无量悲心,而不是增长对少数人的仇恨。

其他人对我们及我们所爱的人表现出慈善或侵犯的态度,通常会左右我们的慈悲。这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对那些伤害我们的人生起悲心。然而,佛教的悲心是奠基在这样的希望之上:全心全意希望一切有情众生无一例外的离于痛苦及痛苦之因,尤其是离于仇恨。受到利他慈心的驱使,人们可以进一步希望一切众生,包括罪犯在内,离于痛苦及痛苦之因,例如仇恨和贪婪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-顶果钦哲仁波切







色拉寺

微信:wxselasi


甘丹教法永昌盛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遵循佛家理念,以善念行事

请购大慈藏香链接,点击"阅读原文"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